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宋杨士贤《赤壁图卷》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等,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公私文物进行大肆掠夺。同时,国内文物市场混乱,非法交易猖獗。《赤壁图卷》很可能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通过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卷以长卷形式呈现,描绘了赤壁一带的山川景色。画面中,赤壁的山石巍峨耸立,形态奇特,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江面上,或许还能看到一叶扁舟,舟上人物或凭栏远眺,或饮酒赋诗,生动地再现了古人游览赤壁时的情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近处的赤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 绘画技法:采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以笔墨为核心。山石以皴擦为主,运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纹理和结构,线条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墨色运用上,浓淡相宜,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明暗关系,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在描绘江水时,可能运用了勾、染等技法,表现出江水的流动和质感。 题跋与钤印:画卷上有后世收藏者和文人的题跋,这些题跋对画作的背景、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评价,为研究这幅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还钤有诸多收藏印鉴,反映了该画卷在历史上的流传轨迹。

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山水画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绘画的喜爱和推崇,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 赤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因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学作品而闻名遐迩,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画家们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杨士贤的《赤壁图卷》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展现了宋代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传承。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