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雪山萧寺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乱,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公私文物进行大肆掠夺。同时,国内文物市场管理混乱,非法文物交易猖獗。这件《雪山萧寺图》很可能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通过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面展现了雄伟壮观的雪山景色。前景处,巨石嶙峋,树木稀疏,枝干虬曲,有的树木上覆盖着积雪,展现出冬日的萧瑟之感。中景部分,山谷间隐约可见寺院建筑,萧寺的屋顶、墙壁在白雪的映衬下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寺院周围,有一些屋舍和路径,似乎暗示着有人的活动。远景中,群山连绵,山峰高耸入云,山顶和山腰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画面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溪流,虽部分可能已被冰封,但仍能感受到水流的走向,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生动性。
绘画技法:采用了范宽独特的绘画技法,以 “雨点皴” 描绘山石,通过密集的短笔触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厚重感。用墨浓重,层次丰富,通过深浅不同的墨色表现出雪景中山石的明暗和立体感。在描绘雪景时,运用留白等手法,展现出积雪的洁白和纯净,与深色的山石形成鲜明对比。整体构图饱满,采用全景式构图,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展现出宏大的山水意境。
保存状况:画作历经岁月,可能存在一些因年代久远和流传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如绢本边缘可能有轻微破损,画面局部有轻微的褪色、污渍等,但主体画面保存较为完整,能够清晰展现其艺术魅力。
历史背景
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绘画领域人才辈出。范宽是北宋山水画 “三家山水”(另两家为关仝、李成)的代表人物之一。
范宽的山水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真实描绘,他常年生活在终南山、太华山等地,对北方山水的雄浑壮阔有着深刻的感受。他的作品强调气势,以雄强、壮阔的风格著称,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雪山萧寺图》正是北宋山水画注重写实、追求意境和气势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时画家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以及文人阶层对山水精神的追求,是研究北宋绘画艺术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作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