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夏永《滕王阁斗方》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诸如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乱,外国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公私文物。同时,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盗窃、不正当购买等非法途径获取文物并贩卖到国外。这件《滕王阁斗方》很可能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通过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面主体是宏伟的滕王阁,楼阁建筑刻画极为精细,飞檐翘角、斗拱层叠,结构严谨,比例恰当,展现出滕王阁的壮丽与精巧。楼阁的门窗、栏杆等细节都清晰可见,甚至窗棂上的花纹都描绘得一丝不苟,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界画技艺。滕王阁周围有山石树木环绕,山石皴法细腻,树木形态各异,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自然气息。远处江面上,有一艘帆船,虽体积较小,但刻画生动,与近处的楼阁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画面左上角还有一段文字题跋,或为对滕王阁的介绍、作者创作心境等内容。 绘画技法:运用界画技法,以界尺辅助作画,线条工整细腻、精准流畅,无论是建筑的轮廓线条,还是细节部分的描绘,都展现出极高的绘画功底。在用墨上,浓淡相宜,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出建筑的立体感、远近关系以及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真实感。整体风格工整严谨,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保存状况:由于年代久远,画作可能存在一些磨损和污渍,如绢本边缘可能有轻微破损,画面局部有褪色、泛黄等现象,但主体画面保存较为完整,建筑和景物的细节依然清晰可辨。

历史背景

元代时期,虽然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但界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仍有画家坚持创作并取得一定成就。 滕王阁作为江南名楼,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远扬,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夏永生活在元代,其界画作品继承了前代界画工整细腻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元代绘画的一些审美特点。元代的文化环境相对宽松,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的态势,界画作品在描绘建筑的同时,也注重营造意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推崇以及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和建筑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