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王渊(传)《桃竹鸳鸯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历经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乱,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公私文物进行疯狂掠夺。与此同时,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盗窃、欺骗性购买等非法手段获取文物并贩卖到国外。这件《桃竹鸳鸯图》很可能在这一时期,被侵略者抢夺,或者经由非法文物交易流出中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面中,一株桃树占据显著位置,桃树枝干虬曲,枝头绽放着洁白的桃花,花朵疏密有致,形态优美,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一只小鸟停歇在桃树枝上,似乎在欢快鸣叫。桃树下方,几竿翠竹挺拔生长,竹叶繁茂,呈现出翠绿的色彩,与桃花相互映衬。画面下方的水域中,两只鸳鸯姿态悠闲,一只鸳鸯低头梳理羽毛,另一只则抬头张望,鸳鸯羽毛色彩斑斓,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羽毛的质感和光泽。水域旁还有一些黄色的小花和岩石,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自然野趣。 绘画技法:采用工笔技法,线条细腻流畅,无论是桃花的花瓣、鸳鸯的羽毛,还是竹子的枝叶,都勾勒得极为精细。设色上,以淡雅为主,桃花的白色、鸳鸯羽毛的多彩、竹子的翠绿以及小花的黄色,色彩搭配和谐自然,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在描绘物体质感方面,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精细的笔触,生动地表现出桃花的娇嫩、鸳鸯羽毛的柔软以及竹子的挺拔。 保存状况:由于年代久远,画作可能存在一些岁月痕迹,如绢本边缘可能有轻微磨损,画面局部有褪色、泛黄现象,但主体画面保存相对完整,能够清晰展现其艺术特色。

历史背景

元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花鸟画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元代,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汉族文人在仕途上受到一定限制,许多文人投身于艺术创作中,将个人情感寄托于绘画作品。 王渊是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长以墨代色,将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桃竹鸳鸯图》体现了元代花鸟画注重自然情趣和笔墨韵味的特点,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绘画在艺术审美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与发展,是研究元代花鸟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