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明张复《三才理趣图》卷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近代,中国国内局势混乱,经济困难,一些人迫于生计或受利益驱使,将家中收藏的文物出售。文物贩子趁机大肆收购,通过非法渠道将文物贩卖到国外。《三才理趣图》卷很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流入文物市场,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收藏家购买,最终被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卷以长卷形式呈现,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景致与人物活动。画面中,山峦连绵起伏,或高耸入云,或低矮平缓,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展现出山峦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山间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悠远的意境。树木姿态各异,有的枝叶繁茂,有的枝干挺拔,展现出不同季节或生长环境下树木的形态。画卷中还描绘了一些人物,他们或在山间漫步,或驻足观景,或于亭中休憩,人物虽小但形态生动,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此外,还有溪流、小桥、房舍等元素,丰富了画面内容,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世界。 绘画技法:采用水墨技法,以淡墨勾勒景物轮廓,用浓墨进行皴擦点染,展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质感。笔法丰富多样,既有细腻的线条勾勒,也有豪放的笔墨挥洒,体现了画家娴熟的绘画技巧。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使画面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空间感,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随画卷展开而游历山水之间。 书法与题跋:画卷上配有众多书法题跋,字体多样,有楷书、行书等。题跋内容丰富,或是对画作意境的解读,或是作者的创作心境表达,或是后世收藏者、文人对画作的评价等,为研究这幅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也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钤印:画卷上钤有诸多印鉴,包括作者自用印以及历代收藏者的鉴藏印,这些印鉴是鉴定作品真伪和研究其流传轨迹的重要依据。

历史背景

明代是中国绘画艺术持续发展的时期,山水画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明初,宫廷绘画较为兴盛,风格多延续宋代的工整细腻;到了明代中期,以 “吴门画派” 为代表的文人画兴起,强调以画抒情,注重笔墨情趣和意境营造。 张复是明代后期的画家,受到当时文人画思潮的影响。《三才理趣图》卷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 “三才”(天、地、人)哲理的思考,画家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人物活动,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反映了明代绘画在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上的追求,是研究明代绘画艺术和文人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