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明项圣谟《松涛散仙图卷》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流失原因
非法交易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经济陷入困境。一些收藏者因生活所迫或受利益诱惑,将手中的文物出售。同时,外国文物贩子在中国大肆收购文物。《松涛散仙图卷》可能先在国内文物市场流转,后被外国文物贩子获取,并通过非法途径运往美国,最终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文物描述

画面内容:画卷以长卷形式呈现,展现了气势恢宏的山水景色。画面中山峦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山峰高耸入云,巍峨险峻;有的山体平缓,连绵不绝。山间遍布茂密的松林,松树姿态挺拔,枝叶繁茂,仿佛能让人听到阵阵松涛之声。在山林之间,隐约可见一些房舍、小径,增添了生活气息。此外,还描绘了溪流、瀑布等水景,溪流蜿蜒曲折,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机。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且充满自然野趣的氛围,仿佛是仙人隐居的世外桃源。 绘画技法:采用水墨技法,以细腻且富有变化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轮廓。在描绘山石时,运用多种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等,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质感,展现出山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画松树时,用笔苍劲有力,松针刻画细致,展现出松树的挺拔与坚韧。在构图上,采用散点透视,使画面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空间感,观者可以随着画卷的展开,逐步领略山水的美妙景致。 书法与题跋:画卷上配有书法题跋,字体或为行书或楷书,书法风格流畅潇洒或端庄规整。题跋内容或是画家对创作心境的表达,或是对画中景致的描述,或是后世收藏者、文人对画作的评价等,为研究这幅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钤印:画卷上钤有众多印鉴,包括项圣谟的自用印以及历代收藏者的鉴藏印,这些印鉴是鉴定作品真伪和研究其流传轨迹的重要依据。

历史背景

明代是中国绘画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文人画在明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人阶层将绘画作为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 项圣谟生活在明代晚期,他出身于书画收藏世家,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当时,“吴门画派”“松江画派” 等绘画流派盛行,项圣谟的绘画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同时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的营造。《松涛散仙图卷》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绘画在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上的追求,是研究明代绘画艺术和文人思想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