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战国错松石鸟兽纹敦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内忧外患,社会陷入动荡,经济凋敝。一方面,一些古墓被盗掘,出土文物流入市场;另一方面,许多官宦世家、民间藏家为生计所迫,出售祖传文物。国外的古董商和文物贩子趁机勾结国内不法分子,大量收购中国文物,这件战国错松石鸟兽纹敦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贩卖到美国,最终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这件敦整体呈球形,分为盖和器身两部分,盖与器身扣合后浑然一体。敦的表面装饰极为精美,采用错松石工艺,镶嵌出形态各异的鸟兽纹图案。敦盖上设有三个环形钮,方便提携,器身两侧对称分布着环形耳,便于搬运。底部有三个兽首形足,支撑起整个器物,使敦显得稳重而端庄。其青铜质地历经岁月,呈现出古朴深沉的色泽,错嵌的松石虽历经千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鲜明的色彩,彰显出战国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和装饰工艺水平。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在手工业方面,青铜铸造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除了传统的鼎、簋等礼器外,敦作为一种兼具实用与礼仪功能的器物,在这一时期颇为流行。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交流频繁,文化艺术相互影响,青铜器的装饰风格也日益多样化,错金银、错松石等工艺被广泛应用,用以展现器物的精美与奢华,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这些精美的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是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审美和工艺技术的集中体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