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 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彩绘鎏金石雕佛手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民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勾结外国文物贩子,对响堂山石窟进行了疯狂的盗掘。他们将石窟内精美的佛像、佛头、佛手等雕刻品切割下来,通过非法渠道贩卖到国外。这件北齐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彩绘鎏金石雕佛手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掘,然后被文物贩子转手卖给美国的收藏机构或个人,最终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佛手呈自然伸展状态,手指微微弯曲,姿态生动逼真,仿佛在施予某种佛法或祝福,给人一种亲切且神圣的感觉。
材质与色泽:主体材质为石材,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呈现出古朴的质感。原本的彩绘虽有部分剥落,但仍能看出曾经色彩的丰富,可能有红、蓝等颜色用于装饰指甲、脉络等部位。鎏金部分也有磨损,但在一些凸起和细节处,仍能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为佛手增添了华贵庄严的气质。
细节:手指的雕刻极为细腻,关节的起伏、皮肤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展现出工匠对人体手部结构的精准把握。掌心的纹路雕刻也十分逼真,仿佛有着真实的触感。指甲圆润且修长,边缘处的雕刻精致, 整体细节处理精湛,充分体现了北齐时期高超的石雕技艺。
历史背景
北齐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视其为维护统治和安抚民心的重要工具。响堂山石窟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开凿的,它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是北齐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佛教造像在当时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工匠们在雕刻佛像、佛具时, 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力求展现出佛教的神圣与庄严。佛手作为佛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手势(即手印)有着特定的宗教寓意, 常用于传达佛法教义和祝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以及佛教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