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男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魏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为站立式,姿态挺拔或略带动态,身高通常在 20—40 厘米之间(随墓葬规格差异略有变化,贵族墓葬俑类尺寸更大、工艺更精)。身形比例虽不如唐代俑类 “丰满写实”,但已摆脱魏晋时期 “秀骨清像” 的纤细感,趋向于健壮敦实,体现鲜卑族游牧民族的体魄特征。
历史背景
北魏早期(平城时代,398 年 —494 年)受鲜卑族 “火葬” 与 “简葬” 传统影响,墓葬中陶俑数量较少,工艺相对简陋;迁都洛阳后,随着汉化加深,中原汉地 “事死如事生” 的厚葬观念重新兴起,统治阶层开始效仿汉魏制度,在墓葬中放置大量陶俑(包括仪仗俑、侍从俑、乐舞俑、家畜俑等),构建 “地下宫殿” 式的丧葬场景,彩陶男俑作为 “仪仗队” 或 “侍从” 的核心成员,数量与工艺均大幅提升。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