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辽 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坐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一方面,战乱导致许多寺院、庙宇等宗教场所遭到破坏,文物无人保护;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与外国文物贩子勾结,大肆收购中国文物。这件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坐像很可能原本供奉于国内某寺院,在这一时期,被非法售卖,几经转手后,通过文物倒卖的途径流入美国,最终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观音菩萨呈自在坐的姿态,身体微微前倾,左腿盘起,右腿自然下垂,一只手臂搭在右膝上,另一只手臂自然伸展,呈现出闲适、优雅又不失庄严的气质,典型的水月观音造型,寓意观音菩萨观水中月, 启迪众生领悟佛法的空性。 材质与色泽:以木材为原料,经过岁月的沉淀,木质部分呈现出古朴的质感。表面的彩绘虽有部分剥落,但仍能看出曾经色彩的丰富。推测原有彩绘用色包括表现肌肤的肉色、服饰的多彩颜色等,为造像增添了生动与华丽之感。 细节:观音头戴精美的冠饰,冠上雕刻有复杂的花纹和装饰,彰显神圣与尊贵。面部表情宁静祥和,眉眼细长,微微低垂,流露出慈悲与智慧;嘴角似带浅笑,尽显亲切。身上的服饰雕刻细致,衣褶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层次感,生动地表现出布料的质感和垂坠感;璎珞、项链等装饰雕刻精美,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体现出辽代工匠高超的木雕技艺 。

历史背景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在其统治区域内,佛教得到了大力的推崇和广泛的传播。辽代统治者对佛教采取扶持政策,修建了大量的寺庙、佛塔,佛教艺术也随之繁荣发展。水月观音作为佛教造像中的经典题材,深受民众喜爱。 辽代的佛教造像艺术在继承唐代及中原地区佛教造像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契丹族自身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木雕工艺在辽代也较为发达,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宗教信仰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创造出众多精美的佛教木雕造像,这件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坐像就是辽代佛教艺术繁荣的生动体现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