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代 万佛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到民国年间,国内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勾结外国文物贩子,对包括寺庙、古墓在内的文物古迹进行盗掘和掠夺。这件唐代万佛碑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从国内某寺院遗址或宗教场所被盗掘出来, 然后被贩卖到国外,几经转手后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万佛碑整体呈长方体,具有庄重肃穆之感。碑身雕刻内容丰富,布局严谨有序,展现出宏大的宗教场景。 材质与色泽:以石材为材质,经过岁月的侵蚀,表面呈现出古朴的灰黑色,带有历史沧桑感。石材纹理清晰可见,增添了厚重感。 细节:碑正面雕刻有两尊较为大型的立像,可能是菩萨或佛陀,头戴冠饰,身着华丽服饰,雕刻细腻,衣褶线条流畅自然,神态庄严慈祥 。碑身其他部分密密麻麻雕刻了众多小佛像,排列整齐,每个小佛像虽尺寸较小,但雕刻精致,面部表情、服饰细节都清晰可辨,体现出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此外,碑身上还雕刻有佛龛,龛内雕刻有佛像及侍从等,周围装饰有精美的花纹,如卷草纹、云纹等,繁复华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大多提倡佛教,佛教宗派林立,寺院遍布全国。佛教艺术在唐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佛教造像、碑刻等艺术形式繁荣发展。万佛题材的碑刻在唐代较为常见,象征着佛法的广大无边和佛的无量慈悲,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福报、解脱的追求。同时,唐代的雕刻工艺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元素, 雕刻风格饱满圆润、细腻写实,这件万佛碑就是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工艺高度发展的生动体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