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北齐 响堂中窟彩绘石雕菩萨头像1(石灰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民国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勾结外国文物贩子,对响堂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盗掘。他们将石窟内精美的佛像头部、身体部分切割下来,通过非法渠道贩卖到国外。这件北齐响堂中窟彩绘石雕菩萨头像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掘,随后被文物贩子转手卖给美国的收藏机构或个人,最终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菩萨头像整体造型优美,比例协调。头戴华丽的冠饰,虽部分有磨损,但仍能看出其曾经的精美与庄重,展现出菩萨的神圣与尊贵之感。 材质与色泽:主体材质为石灰岩,经过岁月侵蚀,表面呈现出古朴的质感。原本的彩绘大部分已经剥落,但从残留的色彩痕迹可以推测,原有彩绘使用了丰富的颜色来装饰冠饰、面部等部位,为造像增添过绚丽的色彩。 细节:面部表情宁静慈祥,眉眼细长,微微低垂,流露出悲悯众生的神情,线条柔和且流畅,尽显东方美学神韵;鼻梁挺直,嘴唇线条优美,嘴角似带浅浅笑意,给人以亲切之感。耳朵修长,耳垂圆润, 冠饰雕刻细腻,上面有花纹、装饰部件等,体现出北齐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当时工匠的精湛手艺和对宗教造像的虔诚态度。

历史背景

北齐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视佛教为维护统治和安抚民心的重要工具。响堂山石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开凿的,它汇聚了当时众多优秀工匠,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风格,是北齐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佛教造像在当时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工匠们在雕刻佛像时,会倾注大量心血,力求通过造像展现出佛教的神圣与庄严,传达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菩萨作为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其造像在北齐佛教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虔诚以及佛教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深远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