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天龙山第二十一窟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砂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砖石雕刻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非法盗掘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混乱,缺乏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外国文物贩子觊觎天龙山石窟的精美造像,勾结国内不法分子对石窟进行盗凿。他们使用暴力手段将石窟内的佛像头部切割下来,这件唐代天龙山第二十一窟彩绘石雕菩萨头像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盗掘, 然后通过非法的文物交易渠道,被贩卖到美国,最终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菩萨头像造型优美,比例协调。头戴独特的冠饰,冠顶似有鸟形装饰,增添了神秘与华丽之感,整体姿态庄严肃穆又不失灵动。 材质与色泽:以砂岩为材质,经过岁月洗礼,表面呈现出古朴的质感。原本的彩绘大部分已经剥落,仅留存少许色彩痕迹,推测原有彩绘色彩丰富,用于突出冠饰、面部等细节部分,使造像更加绚丽。 细节:面部雕刻细腻,线条柔和流畅。眉眼细长,微微低垂,流露出宁静、悲悯的神情,仿佛在关注着世间众生;鼻梁挺直,鼻翼线条自然;嘴唇线条优美,虽有部分磨损,但仍能看出原本造型的精巧,嘴角似带浅浅笑意,尽显菩萨的慈悲与温和。耳朵修长,耳垂圆润,冠饰雕刻细致,上面的花纹、装饰部件等栩栩如生, 展现出唐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对宗教造像的深刻理解。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大多提倡佛教,佛教宗派众多,寺院遍布全国,佛教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天龙山石窟在唐代继续大规模开凿和修缮,汇聚了当时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唐代佛教造像艺术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西域、印度等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注重写实与神韵的结合,追求佛像的丰满圆润、雍容华贵。菩萨作为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其造像在唐代佛教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以及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