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掐丝珐琅人物云浪纹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珐琅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的古董商、盗贼相互勾结,大量收购中国文物。这件掐丝珐琅人物云浪纹罐可能原属于宫廷、王府,或是民间富户、寺庙等的收藏 ,在这一时期被非法收购,通过文物交易渠道被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罐子为圆腹,敛口,底部可能为圈足(从现有角度未完全显示底部 ),整体造型饱满稳重,具有一定的敦实感。
材质与色泽:以金属为胎,表面覆盖珐琅釉。主体釉色呈现出深沉的蓝绿色调,古朴典雅。掐丝部分填充有金色等其他色彩的珐琅釉料,色彩对比鲜明,使得纹饰更为突出,虽历经岁月,仍保留着绚丽的色彩。
细节:罐身以掐丝工艺勾勒出人物和云浪图案。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姿态各异,可能表现的是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场景;云浪纹饰线条流畅,卷曲翻腾,营造出灵动的氛围。此外,罐身还装饰有其他辅助纹饰,如几何纹等,丰富了整体的装饰效果,展现出清代掐丝珐琅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重视。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高峰阶段。宫廷对掐丝珐琅器极为重视,造办处集中了众多能工巧匠,在继承明代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多样,纹饰题材广泛,除了传统的花鸟、龙凤等,人物故事题材也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风尚和审美观念。掐丝珐琅器不仅是实用的器皿,更是宫廷贵族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作为重要的礼品用于外交活动,部分精品还通过贸易等渠道流传到国外,对世界珐琅工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