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四联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每只小瓶均为经典的 “梅瓶” 或 “胆式瓶” 造型 —— 小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或矮足),线条圆润饱满,符合清代宫廷对 “雅致端庄” 的造型追求;瓶对称排列,间距均等,部分器物在顶部设共同的 “提梁”(或镂空盖钮),既方便陈设移动,又强化了 “四联” 的整体性;底部多为平整的长方形足座,确保器物摆放稳固,足座边缘常雕刻回纹、卷草纹等,与瓶身纹饰呼应。
历史背景
乾隆皇帝重视新疆的管辖,通过平定准噶尔叛乱、加强对和田地区的控制,确保了和田玉料的稳定供应;同时,宫廷还通过 “朝贡”“采买” 获取俄罗斯、中亚等地的优质碧玉,解决了 “原料短缺” 问题,为大型玉雕器物(如四联瓶)的制作奠定基础;此类四联瓶并非实用器(因 “四联” 结构,无法单独盛装液体),而是纯粹的 “宫廷陈设器”,主要摆放于养心殿、宁寿宫、御花园等皇帝日常活动场所,或作为 “赏赐品”(赏赐给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彰显皇家威严与财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