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黑漆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漆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常见的造型为敛口,圆唇,溜肩,鼓腹,平底。例如通城出土的唐代漆钵,通高为 7.7 厘米,口径 13.7 厘米,平底,底径 8 厘米。而神会身塔塔基出土的漆衣黑陶钵则是敛口,深腹,小圜底,口径 28.4 厘米,高 15.1 厘米。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体现了唐代器物的审美特点。

历史背景

钵作为佛教的比丘六物之一,是僧侣的食器,随着佛教的东传,在晋、宋之间开始在中国广泛使用。唐代佛教兴盛,寺庙众多,僧侣群体庞大,对钵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促进了黑漆钵等钵类器物的制作和使用。如神会和尚是禅宗六祖慧能晚期弟子,其所用的漆衣黑陶钵就体现了佛教器物与禅宗的联系。唐代的审美观念注重器物的造型美和实用功能的结合,黑漆钵简洁大方的造型、乌黑光亮的色泽,既符合佛教的庄严、朴素理念,也满足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唐代盛行 “素器为珍” 的哲学理念,黑漆钵以其单一的釉色、优美的弧线取胜,体现了这种审美倾向。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