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定窑刻花萱草纹碗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北宋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定窑刻花萱草纹碗造型多样,常见的有敞口、深弧壁、圈足的样式,也有折腰碗等形制。高 4.8 厘米,口径 20.5 厘米,足径 6.8 厘米,敞口,折腰,圈足,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定窑以烧制白瓷著称,其胎质洁白细腻,坚致紧密,胎薄体轻。釉色白中泛黄,呈象牙白色,釉面温润,有粉质感,釉薄透亮,富玻璃质感,施釉较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积釉处呈浅浅的黄绿色,且可见 “泪痕” 状垂釉和 “竹丝刷痕”,这是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碗内外通常以萱草纹为装饰,采用刻花工艺,先用刻刀刻出纹饰的外轮廓线,再于轮廓线旁划一细线,另一侧斜削减地,刻、划并用,形成一侧双线、一侧斜削的效果,使花纹富有立体感。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葵瓣口碗,碗内以流畅的刀法刻划出折枝萱草纹样,线条洒脱流畅,花朵饱满,花叶舒展。

历史背景

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时期,定窑是宫廷用瓷的主要产地之一,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丰富多样,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等花卉最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吉祥寓意,如 “宜男”“忘忧” 等,因此在宋代瓷器装饰中经常使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