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藏族盔甲残片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铁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多采用牛皮、牦牛皮(质地坚韧、耐磨损),部分残片保留了皮革的原始纤维纹理,表面可见鞣制痕迹(藏族传统鞣制工艺多使用动物油脂、植物汁液,使皮革更耐腐蚀);少数高等级盔甲残片可能使用羊皮衬里,提升穿戴舒适性。残片边缘常保留皮绳、牛筋线的残留痕迹(用于串联甲片或缝合皮革),部分残片还发现牦牛角薄片

历史背景

明代对藏族地区采取 “多封众建” 政策(册封法王、阐化王、护教王等多个地方势力),未设统一行政机构,各部落、教派间存在局部冲突(如争夺牧场、宗教势力范围)。这种 “分散性” 的政治格局,使得 “轻量化盔甲” 成为刚需 —— 部落武装以骑兵为主,需适应高原山地的机动作战,因此盔甲放弃中原重型札甲的 “全金属覆盖”,选择 “皮甲 + 局部金属加固” 的设计,既保证基础防护,又不影响骑马奔袭。残片的 “轻便化” 特征,正是这一军事需求的直接体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