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铜鎏金金刚杵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唐代金刚杵的股叉通常打开不合拢,从侧面看呈正圆形,主股叉多为菱形,部分为摩羯头造型。如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铜鎏金金刚杵,其股叉为摩羯头,中股硕壮,收尖的曲线弧度较大,股尖尖锐挺拔,侧股饱满,龙首吐出侧股,侧股弯曲部分弧度极大。主杆为圆筒形,中间一般没有圆珠,为长条形,部分两侧有小而短的莲瓣。

历史背景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7 世纪时伴随着巫术和部分印度教融入古印度传统佛教中,在佛教密宗中得到广泛使用。唐代是密宗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时期,金刚杵也随之传入并逐渐流行,成为密宗修行者重要的法器之一,象征着摧灭烦恼之菩提心和金刚的智慧大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