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如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的古董商、盗贼相互勾结,四处搜罗文物。这件清代玉如意可能原属于宫廷收藏、王府旧藏或民间富户收藏 ,在这一时期被非法收购,通过文物交易渠道运往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玉如意整体呈弯曲的 “S” 形,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动感。如意头部较大,形似灵芝或云朵,寓意吉祥;柄部细长,逐渐收窄,便于握持。搭配一个长方形的木质底座,底座边缘可能有雕刻花纹,起到衬托和保护玉如意的作用。此外,还配有一个由丝线编织而成的流苏,流苏末端缀有玉石圆珠,增添了器物的灵动之美。
材质与色泽:主体部分由玉制成,玉质温润细腻,呈现出柔和的白色,局部带有褐色的沁色,增添了古朴之感。木质底座色泽深沉,与玉如意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玉的温润。流苏的丝线颜色淡雅,玉石圆珠则与玉如意的色泽相呼应。
细节:如意头部雕刻细致,纹理清晰,可能雕刻有花卉、云纹等吉祥图案;柄部表面平滑,虽无过多复杂雕刻,但打磨工艺精湛,手感舒适。底座的雕刻花纹虽简洁,但线条流畅,工艺精细,与玉如意相得益彰。流苏编织紧密,丝线柔软,末端的玉石圆珠圆润光滑。
历史背景
如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清代达到鼎盛。清代宫廷对如意极为推崇,将其视为祥瑞之物,广泛应用于宫廷礼仪、赏赐大臣、陈设装饰等方面。皇帝登基、大婚、生日等重要场合,都少不了如意的身影。如意的材质多样,其中玉如意最为珍贵,它不仅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清代的玉雕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将玉石的质地与如意的造型完美结合,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玉如意作品,成为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也反映了清代繁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风貌。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