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龙袍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纺织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宫廷管理混乱,大量宫廷文物流出。这件龙袍可能原本藏于宫中,或在皇室贵族之家 。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的古董商、盗贼等相互勾结,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龙袍,再经由文物交易渠道,将其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龙袍为典型的长袍款式,圆领、大襟右衽、窄袖,袖口处有突出的马蹄袖设计,便于骑射活动。袍身宽大,长度至脚踝,穿着时尽显庄重威严。
材质与色泽:主体材质为精美的丝绸,质地柔软顺滑,富有光泽。整体色彩丰富绚丽,以明黄色为主色调(黄色在清代为皇帝专用颜色,象征皇权 ),搭配红、蓝、绿、黑等多种彩色丝线,以及金线、银线刺绣,使得龙袍看起来富丽堂皇。
细节:袍身布满了精美的刺绣纹样,最主要的是龙纹,形态各异的龙栩栩如生,或昂首腾飞,或盘旋游动,展现出龙的威严与霸气。除龙纹外,还有云纹、海水江崖纹、十二章纹等传统吉祥纹样 。云纹飘逸灵动,海水江崖纹线条流畅,寓意福山寿海、江山永固;十二章纹则体现着皇帝的 “至善至美”。这些纹样通过精湛的刺绣工艺呈现,针法细腻,线条流畅,色彩过渡自然,充分展现了清代高超的刺绣技艺。
历史背景
龙袍是清代皇帝在重要礼仪场合所穿的服饰,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清代的服饰制度极为严格,龙袍的颜色、纹样、制作工艺等都有明确规定,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这些方面有着严格区分。龙袍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众多能工巧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设计图案、挑选面料到刺绣、裁剪等环节,都精益求精。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服饰,更是清代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社会等级的象征, 反映了当时宫廷的奢华生活以及对皇权的尊崇,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