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松鼠葡萄纹鼻烟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漆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采用剔红工艺制作,先在木胎或金属胎上层层髹漆,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一二百层,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这种工艺使得鼻烟壶表面呈现出鲜艳的红色,且花纹立体感强。以松鼠葡萄纹为主题,葡萄果实堆栈繁密,成串的葡萄寓意 “多子”,松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也有 “子” 的含义,二者合喻为 “多子多福”“丰收”“富贵”。雕刻时,工匠们运刀变化多端,将松鼠的灵动活泼、葡萄的饱满圆润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
历史背景
鼻烟壶起源于美洲,17 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由清宫廷改良制作成瓶状。吸鼻烟渐成风尚,鼻烟壶迅速融入中国的艺术风格。清代早期的鼻烟壶只在宫廷内部流传,供皇室贵族使用,清后期开始在民间流行,由民间制造行进行制作,受地域文化影响,出现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多样的艺术主题。清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在工艺技术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已经较为成熟。鼻烟壶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工匠们在继承前代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鼻烟壶作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