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柳叶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柳叶瓶是康熙朝依据古式改良的新品种,其器型为撇口略大,口沿外延,颈细,丰肩,然后腹随肩斜向下内收到足,足内凹,整体身形修长、清雅,形似柳叶,故得名,又因造型优美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有 “美人肩” 的别称。在成型过程中,工匠们运用拉坯、修坯等传统技法,将瓷胎塑造得规整完美,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毫无瑕疵。烧制环节更是关键,窑工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精准控制窑内的温度和气氛,确保瓷器烧制成功,黄釉与瓷胎完美融合,发色均匀,没有出现流釉、缩釉等缺陷。
历史背景
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期的景德镇官窑,以 “黄” 与 “皇” 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入清后,康熙朝率先开始尝试恢复黄釉的生产,雍正主政后,在试烧黄釉等颜色釉方面,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娇黄釉配合柳叶瓶优美的器物造型,成为雍正时期颜色釉瓷器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