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错金神人纹戈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器物主体采用战国时期常用的锡青铜铸造(青铜含锡量约 10%-15%,硬度高、韧性适中,适合制作兵器),铜质致密,氧化后表面形成深浅不一的 “铜绿”(碱式碳酸铜),部分区域因埋藏环境差异,可能呈现枣红色或灰白色氧化层,是岁月沉淀的自然痕迹。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是中国历史上 “列国争霸” 的激烈阶段,各国为争夺土地与资源,战争规模扩大、频率加剧,对兵器的性能与实用性提出更高要求 —— 戈作为当时的 “主战兵器”(与矛、戟并称 “三兵”),其形制不断优化:从早期的 “短胡少穿” 发展为 “长胡多穿”,适配更长的木柄(柲长可达 1.5-2 米),便于骑兵或步兵集群作战,此戈的 “长胡多穿” 设计,正是顺应这一军事需求的结果。
同时,兵器不仅是实战工具,也是 “军权象征”—— 诸侯或高级将领的兵器,需通过华丽的装饰(如错金、镶嵌)彰显身份,此戈的错金神人纹,正是 “兵器等级化” 的体现,说明其持有者绝非普通士兵,而是具有较高地位的军事贵族。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