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抱鼓玉童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8xxxx9430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常见童子呈蹲身或坐地姿势,双手执棒槌击鼓。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明白玉击鼓童子,高 3.7 厘米,童子作蹲身击鼓状,双髻用阴刻线表现发丝,鼓面浅浮雕莲花纹,整体造型憨态可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童子击鼓玉佩,童子坐地,身无着衣,侧背一鼓,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棒,神情欢喜。

历史背景

明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繁荣促使玉器制作工艺不断进步,玉雕题材丰富多样。玉童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传说观音菩萨紫竹林中有一招财童子,入凡击鼓,象征太平富贵,盛世吉祥。同时,“鼓” 与 “谷” 同音,童子击鼓有盼望丰收、五谷丰登之意,给佩戴者带来丰衣足食的美好祝愿,因此抱鼓玉童子这一题材在明代较为常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