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龛眠隐图》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美国
所在机构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流失原因
民间流失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30xxxx3873
流失过程
暂无具体流失过程。
文物描述
本品规格为11.2 x 13.1 厘米。绘一人裹被,眠于石龛(山石围合,如天然洞窟 ),身旁溪流蜿蜒,上方垂竹遮阴,营造 “与世隔绝” 的隐修环境;用笔简率(人物的蜷缩、山石的皴擦 ),显 “逸笔草草” 之趣。上方题诗 “石龛丈室寒,隐被破蒙头。眠于孤独下,食一唯秋蝉”,以 “寒、破、孤、秋蝉” 强化清苦、孤寂的隐者形象;红印 “子” 点缀,呼应 “诗画一体” 的文人传统。
历史背景
在清代文人的社交活动中,书画作品是重要的交流媒介。《石龛眠隐图》 可能会在文人雅集时被展示出来,供文人墨客们一同欣赏、品鉴。大家围绕画作的笔墨技法、 构图意境、题诗内涵等方面进行讨论,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联系 。画作所传达的隐逸、 孤寂等情感,容易引发文人之间的共鸣,成为他们探讨人生哲学、审美观念、文学创作等话题的切入点 。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