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 木雕人物纹笔筒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战争掠夺情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宫殿、府邸、文人书房等进行洗劫,这件木雕笔筒可能在那时被掠夺,随后流入英国。
非法交易情况:清末至民国时期,文物市场混乱,一些不法分子将私人收藏的文房器物卖给外国文物贩子,这件笔筒也可能通过这种途径非法交易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圆筒状,底部稍宽,上部略窄,造型规整。底部有圆形底座,支撑稳定。
材质与色泽:以木材为原料,整体呈现出古朴的棕褐色,木质纹理清晰,表面经过打磨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光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细节:笔筒表面雕刻有精美的人物图案,人物神态各异,衣纹线条流畅,雕刻工艺精湛。人物周围还搭配有树木、山石等场景元素,营造出富有故事性的画面,体现了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想象力。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文房用品的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木雕笔筒作为文房雅器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明代木雕风格简洁质朴,注重展现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质感,雕刻题材丰富,有人物、花鸟、山水等。清代则在明代基础上更加追求精细繁复,雕刻技法多样,融合了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文人们不仅将木雕笔筒用于放置毛笔等文具,还将其视为书房中的艺术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和文房文化繁荣的体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