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朝珠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战争掠夺情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时期,列强闯入中国的宫廷、王府等场所,抢夺大量珍贵物品,这件朝珠可能在那时被掠夺,随后流入英国。
非法交易情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混乱,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将宫廷或贵族流出的朝珠卖给外国文物贩子,导致其被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环状,由多颗珠子串成主链,中间有绦带将朝珠分为两部分。绦带位置还垂挂着坠角等装饰,整体造型庄重、规整 。
材质与色泽:主链珠子多为淡绿色,可能是翡翠珠,色泽温润;间隔分布着紫色的宝石珠、红色的珊瑚珠,色彩对比鲜明。绦带为黑色,坠角部分有绿色的玉石等材质,在金属装饰的衬托下,显得典雅华贵。
细节:每颗珠子圆润光滑,打磨精细;金属部件上可能有雕刻或镶嵌工艺,如在绦带中间的装饰物周边,金属部分可能有花纹雕刻,镶嵌有玉石等,工艺精湛;坠角的玉石经过精心雕琢,造型精美,与整体搭配和谐。
历史背景
清代,朝珠是宫廷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显示身份和地位的佩饰。根据清朝的礼仪制度,皇帝、后妃、王公大臣等在不同的场合要佩戴不同质地、规格的朝珠。朝珠的制作十分讲究,材质多样且珍贵,制作工艺融合了珠宝加工、金属工艺等多种技艺。朝珠由 108 颗珠子组成,象征着一年的 12 个月、24 节气、72 候,另外还有佛头、记捻等部件,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寓意,反映了清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独特的宫廷文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