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堆塑人物青瓷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南北朝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战争掠夺情况: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各类古迹、墓葬进行破坏和掠夺,这件堆塑人物青瓷瓶可能在那时被掠夺,随后流入英国。 非法交易情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盗墓之风盛行,一些不法分子盗掘古墓获取文物后,通过非法渠道将包括此类青瓷瓶在内的珍贵文物卖给外国文物贩子,使其流落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瓶体修长,由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组成。瓶口较小且微微外撇,瓶颈处有复杂的堆塑装饰,瓶身较为圆润饱满,底部平稳。 材质与色泽:以瓷土为胎体,整体呈现出青灰色调,是典型的青瓷色泽,釉面带有一定的光泽,因年代久远,部分区域可能有磨损和开片现象。 细节:瓶颈处的堆塑十分精美,塑有众多人物形象,人物姿态各异,周围还搭配有龙、云纹等装饰,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雕塑技艺和制瓷工艺水平;瓶身与瓶颈的连接处有一圈卷曲的花纹装饰,增添了器物的美感。

历史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青瓷烧造技术不断提高。堆塑人物青瓷瓶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之一,常作为陪葬品使用。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死观念影响了瓷器的装饰风格,堆塑的人物、神兽等形象,寓意着祈福辟邪、引领墓主人灵魂升天等美好愿望。这类瓷器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制瓷工艺水平,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宗教信仰、丧葬习俗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