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带盖青铜鼎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商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战争掠夺情况: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宫殿、宗庙、墓葬等进行破坏和掠夺,这件带盖青铜鼎可能在那时被掠夺,随后流入英国。
非法交易情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盗墓之风盛行,一些不法分子盗掘古墓获取文物后,通过非法渠道将包括此类青铜鼎在内的珍贵文物卖给外国文物贩子,使其流落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圆腹状,上有圆形盖子,盖子上有三个小钮。口沿处有一对立耳,底部有三个柱状足,造型庄重、稳定,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鼎特征。
材质与色泽:主体材质为青铜,因长期埋于地下,表面布满了绿色的铜锈,呈现出古朴沧桑的色泽,部分区域锈迹斑驳,显示出岁月的痕迹。
细节:鼎身和鼎盖上可能铸有纹饰(因锈迹覆盖,从图片中较难看清具体纹饰),常见的商周青铜器纹饰有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等。立耳和足部也可能有简单的装饰,立耳造型规整,足部粗壮,支撑起整个鼎身。
历史背景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阶段,青铜鼎是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被视为国家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商代,青铜鼎主要用于祭祀,彰显奴隶主贵族的权威;到了西周,随着礼乐制度的完善,青铜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如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青铜鼎的铸造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制模、翻范、熔铸等多个步骤,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同时也是研究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