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木雕寿星骑鹿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木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战争掠夺情况: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时期,列强对中国的宫殿、王府、富户宅院等进行洗劫,这件木雕寿星骑鹿像可能在那时被掠夺,随后流入英国。 非法交易情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国内文物市场混乱,一些不法分子将私人收藏的木雕工艺品卖给外国文物贩子,这件雕像也可能通过这种途径非法交易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雕像呈现出寿星骑在鹿背上的场景。寿星身形微胖,笑容可掬,长须垂胸,左手抱着仙桃,右手可能持有拐杖(部分细节从图片中较难判断)。鹿则身形矫健,姿态温顺,仿佛正缓步前行。整体造型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材质与色泽:以木质为原料,呈现出古朴的棕褐色,木质纹理在雕刻的起伏处若隐若现。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氧化,表面呈现出柔和的光泽,显得古朴而典雅。 细节:寿星的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皱纹、眼神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其和蔼慈祥的神态;衣物的褶皱雕刻自然流畅,富有层次感;鹿的毛发、四肢等细节也雕刻得较为逼真,展现了当时工匠较高的雕刻技艺水平。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木雕工艺发展繁荣,题材丰富多样。寿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人物,象征长寿,常与鹿、仙桃等元素组合出现,寓意吉祥长寿。此类木雕工艺品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民间工艺的高超水准和社会的审美风尚。木雕艺术在明清时期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宗教供奉以及礼品馈赠等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