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唐 白釉洒蓝彩罐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圆明园等皇家收藏地以及其他藏有文物的场所进行劫掠,这件唐白釉洒蓝彩罐可能就在此时被英军抢夺,随后被带回英国,最终入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罐体呈圆腹状,口部微微外撇,短颈,底部为圈足,整体造型饱满圆润,具有唐代器物大气、稳重的风格。 材质与色泽:材质为瓷质,胎体较为厚重。主体为白釉,表面洒有蓝色彩斑,白釉部分呈现出米白色,带有岁月留下的自然土沁痕迹,蓝色彩斑深浅不一,随意洒落在白釉之上,自然而富有变化,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细节:口沿部分略微粗糙,显示出手工制作的痕迹;罐身的蓝彩与白釉交界处,色彩过渡自然,蓝彩部分有流淌晕散的效果,增添了器物的生动性。

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 “南青北白” 的格局。白瓷烧制技术日趋成熟,而在白瓷基础上进行的彩装饰也开始兴起 。洒蓝彩这种装饰技法,展现了唐代工匠对色彩运用和装饰艺术的探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后世瓷器彩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