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元 - 明钧窑四方盆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近代,中国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列强对中国的宫殿、王府、寺庙及民间收藏进行大规模掠夺。同时,清末至民国时期,文物非法交易猖獗,这件钧窑四方盆托可能在战乱中被列强抢夺,或者被国内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四方形,敞口,直壁,底部有四足支撑,造型规整稳重,具有典型的古代盆托实用器特征,可用于承托花盆等器物。 材质与色泽:胎体由瓷土烧制,质地较为厚重。表面施钧釉,釉色呈现出独特的蓝灰色调,带有自然的窑变效果,部分区域颜色深浅不一,形成独特的纹理,具有钧窑 “窑变无双” 的艺术魅力。口沿和足端处因釉层较薄,露出淡淡的胎色。 细节:四足设计精巧,呈现出一定的弯曲弧度,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增添了器物的美感。釉面有一些细小的开片,这是钧窑瓷器常见的现象,增加了古朴的韵味。器物边缘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为精细。

历史背景

钧窑在宋代就已闻名,元明时期钧窑烧制仍在继续,虽然在工艺和审美上与宋代有所差异,但依然保留了钧窑独特的窑变特色。元明时期,陶瓷制品在日常生活和园林陈设中广泛应用,这类盆托主要用于搭配花盆,起到保护桌面、承接水分等作用。钧窑瓷器以其变幻莫测的釉色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通过贸易等方式流传到国外,反映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