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青花九桃纹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对中国的公私收藏进行了疯狂掠夺。同时,清末至民国时期,文物非法交易十分猖獗,国内外文物贩子相互勾结,将大量文物流往国外。这件清雍正青花九桃纹盘可能在战乱中被列强抢夺,或者被国内文物贩子通过非法渠道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敞口,浅腹,圈足,造型规整,线条流畅,是清代较为常见的盘类样式,既适合用于盛放食物,也适宜作为陈设器具。
材质与色泽:胎体由细腻、坚硬的瓷土烧制而成。施白釉,釉面光洁莹润,呈现出柔和的白色光泽,质感温润如玉。以氧化钴为颜料绘制青花图案,青花发色淡雅清新,色调稳定,蓝白相映,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细节:盘心绘有桃树,树枝上结有九颗饱满的桃子,桃树旁点缀有山石、草叶等。桃子形态逼真,大小不一,布局错落有致;桃叶线条流畅,叶脉清晰,展现出勃勃生机。盘口沿处装饰有两道细弦纹,简洁而富有层次感,起到了装饰和规整画面的作用。圈足处修胎规整,底部露胎处可见胎质细密,呈现出自然的火石红现象。
历史背景
清代雍正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雍正皇帝对瓷器制作极为重视,要求严格,促使瓷器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青花瓷器在这一时期,在继承康熙朝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注重青花料的调配和绘画技巧,使画面更加细腻、生动。九桃纹是中国传统瓷器装饰中的吉祥图案,“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桃” 寓意长寿,九桃纹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多福的美好祈愿,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雍正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和繁荣的陶瓷文化。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