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洞庭春色赋》书法作品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纸质品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未定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推测可能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时期,被列强军队掠夺;也可能是清末至民国期间,国内局势混乱,文物保护意识薄弱,通过非法文物交易被贩卖到英国,最终被苏格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为一幅长卷形式的书法作品,展开后呈现出竖向排列的文字内容,字迹工整,布局较为规整。 材质与色泽:纸张泛黄,显示出一定的年代感,可能是传统宣纸。墨色乌黑发亮,历经岁月仍较为清晰,不过部分字迹可能因时间、保存条件等因素,略显模糊。 细节:文字内容为古文赋体,从开头可见 “洞庭春色赋” 字样,字体应为行书或楷书,笔画流畅或规整,字的大小、间距较为均匀,体现出书写者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作品两侧伴有牙质雕刻的物品,可能是镇纸。

历史背景

《洞庭春色赋》是文学史上常见的题材,“洞庭春色” 常被文人用来描绘洞庭湖春天的美景,抒发情感。自唐宋以来,就有诸多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创作诗词歌赋。书法作品中书写此类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学经典的传承和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在不同朝代,书法风格各异,如唐代书法尚法,字体严谨规范;宋代书法尚意,强调个性表达;明清时期书法风格多样,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也有创新,馆阁体等也在一定时期流行。这幅作品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书法艺术以及文化传承的参考资料。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