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铜钱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秦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推测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国内社会局势混乱,文物监管缺失。一些古董商或钱币收藏者,将手中的秦半两铜钱通过非法途径售卖给外国的古董商人、收藏家,使得这些铜钱最终流入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圆形方孔状,这种 “圆形方孔” 的造型是中国古代铜钱的经典样式,方便穿绳携带和计数,也蕴含着古人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
材质与色泽:主要材质为铜合金,因长期埋于地下或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氧化形成了绿色、棕色等多种颜色的铜锈,呈现出古朴沧桑的质感,部分区域还能看到铜的本色。
细节:正面铸有 “半两” 二字,字体为小篆,文字古朴规整,但因锈蚀和磨损,部分字迹略显模糊。钱币边缘较为粗糙,体现了秦朝铸币工艺的特点,没有过多的修饰,注重实用功能。
历史背景
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原来的货币,以秦国的 “半两” 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半两的推行,结束了战国时期货币形制各异、重量悬殊的混乱局面,便利了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对秦朝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货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