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人物故事纹梅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侵略者闯入北京的众多府邸、收藏场所,见到精美的文物便进行抢夺。这件梅瓶或许原本是某贵族家庭或民间收藏家的珍贵藏品,在战乱中被侵略士兵发现并据为己有。随后,它被侵略者带回欧洲,可能通过文物交易市场,或者私人之间的馈赠、收藏流转,最终进入了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瓶身呈梅瓶经典样式,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 。线条流畅优美,比例协调,既适合陈设观赏,也符合古代储酒等实用功能的造型需求。
材质与色泽:瓷质细腻坚硬,白釉底色纯净明亮。五彩色彩丰富,包含红、绿、蓝、紫等多种颜色。经过岁月的洗礼,部分色彩虽有一定程度的黯淡,但仍能看出其昔日的绚丽,不同色彩相互映衬,使整个梅瓶显得古朴而不失华丽。
细节:瓶身以五彩描绘了多组人物故事场景,人物身着传统服饰,神态各异,动作生动,仿佛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片段。周围衬以山水、蕉叶、云纹等纹饰,山水描绘细腻,蕉叶线条流畅,云纹飘逸灵动,整体布局疏密有致,展现了清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技艺和装饰水平。瓶口颈部装饰有彩色的三角纹,为梅瓶增添了一丝活泼之感。瓶体表面能看到一些细微的磨损痕迹和釉面的细小开片,这些都是其经历漫长岁月流传的见证。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制瓷工艺在前代基础上不断精进。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瓷器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民窑瓷器也因市场需求的推动蓬勃发展。五彩瓷作为清代瓷器的重要品类,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色彩运用更加丰富,绘制技艺更加成熟。人物故事题材在清代瓷器装饰中十分流行,它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对历史故事、传说的喜爱。同时,清代瓷器大量出口,这类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瓷器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魅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