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地开光粉彩人物纹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侵略者在北京城内肆意抢掠,众多官宦府邸和民间富户的藏品被洗劫一空。这件粉地开光粉彩人物纹瓶可能原是某官宦人家或富户的陈设品,在混乱中被侵略士兵发现并掠夺。之后,它被辗转带到欧洲,经过多次文物交易,最终被相关收藏机构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为小口、短颈、圆腹的瓶形,造型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
材质与色泽:瓷质细腻,胎体轻薄。瓶身以粉色为地,粉色柔和雅致,开光内为白色,与粉色地形成鲜明对比,粉彩色彩丰富,红、绿、黄等色相互搭配,色彩鲜艳明快,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细节:瓶身有两处开光,开光内绘有人物纹,人物形象各异,姿态生动,周围衬以简单的景致,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开光边缘有金色的装饰线条,与粉色地和白色开光相呼应,增添了器物的精致感。颈部和底部有几何纹装饰,与瓶身的粉彩人物纹相协调,整体装饰布局富有层次感。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繁荣时期,粉彩工艺在清代康熙晚期出现,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粉彩瓷色彩柔和,绘制精细,题材广泛,人物纹是常见的装饰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场景和人物故事的喜爱与描绘。此时期的瓷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件粉地开光粉彩人物纹瓶也从侧面体现了清代粉彩瓷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