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洒蓝釉开光粉彩花卉纹镶铜龙柄葫芦形执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通过侵华战争,强行打开中国国门,对中国文物进行疯狂掠夺。这件洒蓝釉开光粉彩花卉纹镶铜龙柄葫芦形执壶可能原是用于宫廷或贵族使用,或是对外贸易的精品,在战乱中被侵略士兵或不法商人掠夺。之后,被带到欧洲,经过多次文物交易,最终被相关收藏机构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为葫芦形执壶,由上小下大两个球体组成,配有弯曲的铜质龙形执柄和独特的口沿设计,造型别致,既具传统葫芦形的吉祥寓意,又因铜饰增添了华丽感与异域风情。 材质与色泽:瓷质细腻,胎体厚重。洒蓝釉呈色均匀,蓝色如洒落的斑点,富有层次感。开光内粉彩色彩丰富,红、绿等色鲜艳明快,将花卉形态生动展现。铜质部分历经岁月,呈现出古朴的金属色泽,与瓷质部分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视觉效果突出。 细节:壶身有开光,内绘花卉纹,花朵枝叶舒展,色彩鲜艳,工艺精细。铜质龙柄造型精美,龙的形态栩栩如生,口沿及底足的铜饰也有精致的花纹雕刻。瓶体表面有一些因岁月和流转产生的细微磨损痕迹,见证了其历史沧桑。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繁荣时期,各种创新工艺不断涌现,洒蓝釉在清代康熙时期创烧,后延续使用。粉彩工艺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常用于绘制花卉等题材。同时,清代对外贸易交流增多,西方对中国精美瓷器喜爱有加,这件执壶融合了多种工艺,还镶有铜饰,可能是为迎合西方审美而制作的外销精品,反映了清代瓷器工艺的精湛、创新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对瓷器制作的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