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德化窑白瓷送子观音像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中期,西方列强的舰队频繁侵扰中国沿海地区。当时,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寺庙中供奉着这件送子观音像,周边百姓常来祈福求子。一次,一支西方侵略军登陆该地,洗劫了寺庙,侵略者对具有东方宗教文化特色的文物十分感兴趣,这件观音像便被一名军官掠走。这名军官回国后,将观音像作为战利品摆放在自己家中。后来,军官家族因变故不得不出售一些物品,这件观音像便流入了当地的古董市场。20 世纪初,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的采购人员在欧洲古董市场上发现了它,并将其购入,纳入博物馆的收藏体系。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观音菩萨呈坐姿,神态安详,怀中抱着一个活泼可爱的童子。观音身姿端庄,衣袂自然垂落,线条流畅,宛如随风飘动,给人一种灵动之感。底座塑造成岩石形状,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与真实感。 材质与色泽:采用德化窑特有的优质白瓷,瓷质细腻温润,胎体厚重。整体色泽呈现出柔和的象牙白,釉面莹润光洁,如脂似玉,在光线照射下,微微泛出柔和的光泽,尽显德化白瓷 “中国白” 的独特魅力。 细节:观音菩萨面容慈祥,眉眼细长,微微低垂,似在俯瞰众生,流露着悲悯与慈爱;鼻梁挺直,嘴唇轻抿,嘴角微微上扬,神态宁静祥和。发髻高挽,发丝雕刻细致入微,丝丝分明。怀中童子形象生动,肌肤圆润,表情天真无邪,双手做出可爱的动作。观音身上的衣褶雕刻得极为细腻,通过不同的凹凸层次,生动地表现出衣物的质感和动态,仿佛能感受到衣物的柔软与飘逸。

历史背景

明代是德化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化窑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其白瓷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送子观音是民间信仰中象征着繁衍子嗣、家庭美满的神祇形象,深受百姓喜爱。在明代,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相互交融,观音题材的瓷塑不仅是宗教供奉的圣物,也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德化窑的工匠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观音的慈悲与神圣完美地展现于瓷塑之上,这些瓷塑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到欧洲等地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制瓷技艺的重要载体,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