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圆盘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西方一些来华的 “探险家” 与不法商人相互勾结。当时,北京有一位破落的贵族后裔,家中藏有这件素三彩圆盘。一名伪装成学者的西方 “探险家” 通过当地的古董掮客,得知了这件文物的存在。他以研究中国瓷器文化为名,接近这位贵族后裔,花言巧语骗取其信任。后来,趁贵族后裔家中遭遇变故、急需钱财之时,“探险家” 联合古董掮客,以极低的价格 “买走” 了圆盘。之后,“探险家” 将圆盘带回欧洲,先在私人收藏圈展示炫耀,后因经济利益转手卖给古董商人,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购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圆形敞口,浅腹,圈足,造型简洁规整,是较为常见的盘类造型,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材质与色泽:瓷质细腻,胎体轻薄。盘以白釉为底,釉面光洁莹润。表面施以绿、黄、紫等色釉,色彩自然交融,呈现出斑驳陆离的效果,没有使用红色,符合素三彩的特征。绿釉如春日新叶般鲜亮,黄釉似初升暖阳般柔和,紫釉则像暮霞般深沉,多种色彩相互映衬,极具艺术感染力。
细节:釉色分布自然随性,没有明显的图案轮廓,仿佛是随意泼洒又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纹理,每一处色彩的过渡和交汇都独一无二,展现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盘的边缘釉色稍薄,能隐约看出胎体的轮廓,圈足处有细微的磨损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流逝。
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 - 雍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制瓷业发展达到新高度。素三彩是在明代素三彩基础上发展而来,工艺更加成熟。这一时期,御窑厂和民窑厂都烧制出大量精美的素三彩瓷器。素三彩瓷器以其素雅的色调、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文人士大夫阶层喜爱,同时也作为商品大量出口。其不使用红色的特点,与五彩、粉彩等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当时工匠在色彩运用和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反映了清代瓷器装饰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