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制佛手形摆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入,社会动荡不安。这件玉制佛手形摆件原本是一位清朝皇室远亲的传家之宝,收藏于家族在北京的老宅中。当时,有一伙西方的文物贩子与部分贪财的国人勾结,四处打探珍贵文物的下落。在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局势失控时,他们得知了这件摆件的存在,便趁乱闯入老宅,将摆件盗走。之后,文物贩子通过海上运输,将其带到欧洲。先是在欧洲的地下文物交易圈子里流转,后来被一位欧洲的小古董商购得,用于招揽顾客。20 世纪初,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的采购人员在一次小型古董交易会上发现了这件摆件,经过鉴定和商讨后,将其购入馆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雕琢成佛手的形状,形态逼真,线条流畅自然。佛手的指节弯曲,仿佛自然生长,整体呈现出一种灵动的姿态,富有生气。
材质与色泽:玉质温润细腻,呈现出柔和的淡绿色,色泽均匀,质地纯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经过打磨抛光,表面光滑如脂,散发着柔和的光泽。
细节:佛手的纹理雕刻细致入微,指甲、脉络等细节栩栩如生,仿佛能触摸到真实佛手的质感;佛手叶片的雕刻也十分精巧,叶脉清晰可见,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和真实感。在佛手的边缘处,打磨得圆润光滑,没有丝毫的毛刺,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
历史背景
清代时期,玉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乾隆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玉器的开采、雕琢和收藏都十分兴盛。皇室贵族对玉器极为喜爱,推动了玉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和精美的玉器作品。佛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的寓意,象征着幸福、福气,常被用于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设计中。玉器雕刻的佛手摆件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清代的玉器贸易也较为发达,部分精品玉器流传到海外,成为传播中国玉文化的重要载体。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