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堆塑花卉纹六角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战争掠夺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当时,这件五彩堆塑花卉纹六角瓶是浙江一带一个书香门第的传家之宝,被精心摆放在家族的书房中。有一次,一支西方侵略军路过当地,闯入了这个书香门第。其中一名军官在搜刮财物时,被这件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六角瓶所吸引,便将其强行夺走。回国后,这名军官把六角瓶放在自己的私人宅邸中作为战利品展示。后来,军官因仕途不顺,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将六角瓶出售给一位当地的古董商人。此后,六角瓶在欧洲的古董市场上几经流转,最终在 20 世纪初,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购入馆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六角形,侈口,束颈,溜肩,收腹,六角形圈足,造型规整且富有变化。瓶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
材质与色泽:瓷质细腻,胎体轻薄适中。以白釉为底,白釉莹润光洁,纯净素雅。五彩颜色丰富,有红、绿、黄等色,色彩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堆塑部分立体感强,与平面的五彩纹饰相互映衬,丰富了视觉效果。
细节:瓶身有多处堆塑的藤蔓、叶子等装饰,立体感十足,仿佛从瓶身生长出来一般。五彩绘制的花卉图案遍布瓶身,花朵形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肆意盛开,花瓣纹理清晰可见,色彩搭配和谐。颈部和底部有红色的几何纹装饰带,线条规整,增加了器物的装饰性。瓶口边缘有细微的磨损痕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
历史背景
清代康熙 - 雍正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五彩瓷是当时瓷器生产中的重要品种,工艺精湛,色彩运用丰富。堆塑工艺在瓷器装饰中也有应用,通过堆塑可以增加瓷器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花卉纹作为中国传统瓷器装饰的常见题材,象征着美好、繁荣,深受人们喜爱。六角瓶这种造型在当时也较为流行,体现了当时工匠的创新精神和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同时,这一时期的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制瓷技艺的重要载体,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