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梅花纹四方瓷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清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秩序混乱,文物保护制度不完善。这件粉彩梅花纹四方瓷瓶可能原本是民间普通收藏,或是小型古董店铺中的商品。外国文物贩子与国内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各种渠道低价收购此类文物,再将其通过文物走私等非法交易途径贩卖到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瓷瓶呈四方形,直口,短颈,瓶身垂直而下,底部为四方圈足,造型规整、端庄稳重。瓶口处配有一个深色木质瓶盖,与粉色瓶身形成色彩对比。
材质与色泽:胎体为瓷土烧制,质地较为细密。瓶身通体施淡粉色釉,色泽柔和粉嫩,给人温婉之感。以粉彩绘制梅花纹饰,粉色的梅花、绿色的梅叶、褐色的梅枝,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层次感。
细节:瓶身一侧绘有梅花图,梅枝曲折伸展,枝头绽放着数朵梅花,有的花瓣完全展开,有的含苞待放。梅花的绘制细腻,花瓣质感逼真;梅枝上还点缀着细小的梅花骨朵和嫩绿的叶子,展现出梅花傲雪绽放的姿态。瓶体表面釉质均匀,但因年代久远,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磨损和开片痕迹。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粉彩瓷器在康熙晚期创烧,经雍正、乾隆时期的发展,工艺逐渐成熟并达到鼎盛。到了晚清,虽然国力衰退,官窑瓷器制作走向衰落,但民间制瓷业依然活跃,粉彩瓷器的生产在民间得以延续。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题材上,花卉纹尤其是梅花纹较为常见,梅花因其高洁、坚韧的品质深受国人喜爱,常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同时,晚清时期,随着列强入侵和社会动荡,中国大量文物包括各类精美的瓷器,通过非法贸易等途径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这件粉彩梅花纹四方瓷瓶便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