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失海外文物 / 青铜器 / 唐代宝庆寺十一面观音龛

汉代青铜双牛形饰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东汉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国内局势混乱,经济衰退,许多古墓被盗掘,文物流入黑市。这件饰件可能是从古墓中出土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眼线、文物掮客发现,以较低价格购得, 随后通过文物走私等非法途径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整体呈环形,由两只相对的牛造型组成,牛身蜷曲,首尾相接,中间形成一个镂空区域,造型独特且富有动感。 材质与色泽:由青铜制成,因长时间埋于地下,表面氧化形成了斑驳的绿色铜锈,夹杂着一些褐色锈迹,呈现出古朴沧桑的质感。 细节:牛的头部刻画细致,耳朵、眼睛、鼻子等五官清晰可辨;牛身上有凸起的圆点装饰,模拟牛的体表特征;牛的身体纹理通过铸造工艺呈现出类似皮毛的质感,展现了汉代工匠对动物形态的观察和塑造能力。

历史背景

汉代是中国青铜铸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铁器逐渐普及,但青铜器在礼仪、装饰等方面仍占据重要地位。牛在汉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也在祭祀等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因此,牛的形象常出现在各类工艺品中。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成熟,能够制作出造型丰富、工艺精湛的器物,这些青铜器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然而,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件汉代青铜双牛形饰件就是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见证,反映了当时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