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卉纹执壶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瓷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混乱,经济衰退,民间藏家为生计或其他原因出售文物。这件长沙窑执壶可能在民间交易市场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代理人发现并低价购得,随后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途径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典型的执壶造型,喇叭口,长颈,圆鼓腹,腹部一侧有短流,另一侧有曲柄,圈足。整体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材质与色泽:以瓷土为胎,施青釉,釉色温润,呈浅黄泛青之色。腹部饰有褐绿彩花卉纹,色彩对比鲜明,为器物增添了绚丽的视觉效果。
细节:流口小巧,便于液体倾倒;曲柄造型优美,便于握持;腹部的褐绿彩花卉纹绘制较为写意,花瓣、叶片的形态生动自然,虽历经岁月,仍能感受到唐代工匠的艺术表现力;底部可见 “C.738 - 2016” 的馆藏编号,是博物馆收藏后所做的标识。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繁荣时期,长沙窑作为唐代南方重要的瓷窑,以其独特的釉下彩装饰工艺闻名。长沙窑瓷器突破了此前青瓷、白瓷单一的釉色装饰,运用褐、绿、蓝等色彩绘制图案,题材丰富,包括花卉、动物、人物、诗文等,反映了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沙窑瓷器还大量出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件执壶就是唐代长沙窑瓷器工艺与文化的体现,然而它的流失,也见证了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历史伤痛。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