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彩绘陶骏马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三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该陶马俑可能从唐代墓葬中被盗掘出土,后被文物贩子收购,通过非法走私渠道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现骏马站立姿态,左前蹄抬起,身形矫健挺拔,头部微侧,颈部线条流畅,背部配有鞍具,尾部自然卷曲,整体姿态充满动感与力量感,底座为长方形,支撑起马身,造型写实且富有艺术张力。
材质与色泽:以陶土为胎,质地较为疏松;表面原有彩绘,因岁月侵蚀和埋藏环境影响,大部分彩绘已剥落,仅残留少量红褐色彩迹,陶胎呈浅土黄色,局部有斑驳的氧化痕迹,尽显古朴沧桑。
细节:马的鬃毛刻画细致,纹理清晰;鞍具造型规整,边缘有线条装饰,模拟皮革或织物的质感;马身两侧及臀部有凸起的小构件,似为装饰或鞍具附属部件;四肢肌肉线条通过陶塑工艺有所体现,足部形态写实,展现出唐代工匠对马匹形态的精准把握。
历史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马文化极为兴盛的时期,马匹不仅是军事、交通的重要工具,也象征着国力强盛与对外交流的繁荣(如丝绸之路中马匹是重要的运输载体)。陶马俑作为唐代墓葬常见的随葬品,寓意着驰骋天下、守护亡灵等,其制作工艺反映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马匹的重视与喜爱,是唐代社会风貌和艺术审美在器物上的集中体现。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