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武士俑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唐
文物材质
陶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该俑可能从唐代墓葬中被盗掘出土,后被文物贩子低价收购,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渠道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武士俑呈站立姿态,头戴冠饰,面部威严,身躯挺拔;一手叉腰,一手抬起(手部有残缺),身着铠甲与长袍,姿态充满力量感,底部以简单基座支撑,造型写实且气势雄浑。
材质与色泽:以陶土为胎,胎质略显粗糙;表面施三彩釉,绿、黄褐色、白色等釉色相互交融流淌,形成斑驳绚丽的视觉效果,部分釉面因岁月侵蚀有剥落,露出浅土色陶胎,古朴沧桑。
细节:面部刻画细致,眉眼、胡须线条清晰,尽显武士威严;铠甲处有凸起装饰,模拟金属质感;衣袍褶皱通过釉色流淌与陶塑线条表现,虽有磨损仍可见工艺细腻;冠饰顶部凸起,增加了立体感。
历史背景
唐代是唐三彩工艺的鼎盛时期,三彩器以多彩釉色与生动造型著称。武士俑作为唐代墓葬随葬品,既用于守护陵墓、彰显墓主威严,也反映了唐代崇尚武力、重视丧葬礼仪的社会风貌,同时体现了唐代雕塑艺术对西域等外来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新。近代以来,大量唐代三彩文物因盗墓与文物倒卖流失海外,此俑是这段文物流失史的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