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楚国郢爰(楚国的一种称量货币,为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之一)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铜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一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内局势混乱,盗墓活动与非法文物交易猖獗。这件郢爰可能从楚国相关遗址或墓葬中被盗掘出土,流入民间文物市场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代理人低价购得,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途径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呈不规则的块状,大致为扁平方形,是楚国黄金货币切割使用后的残存形态,体现了 “称量货币” 按需切割的特点。
材质与色泽:以黄金为材质,整体呈现出金黄色,色泽纯正,虽历经岁月,但黄金的质感依然明显,表面因使用和埋藏有自然的磨损与氧化痕迹,更显古朴厚重。
细节:正面钤有 “郢爰” 字样的印戳,印文为阴文,字体古朴,具有战国时期楚国文字的风格特征,印戳排列较为规整,清晰地展现了楚国黄金货币的标志性印记;背面较为粗糙,保留了黄金原有的自然状态,能看到黄金的质地纹理。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的强国,经济繁荣,贸易活跃。郢爰作为楚国的主要黄金货币,“郢” 是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爰” 是货币重量单位或货币名称。它采用 “印子金” 的形式,即通过印戳在金板上钤印文字,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切割成小块称量支付,是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黄金货币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楚国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独特的货币文化,对后世黄金货币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加上国内的动荡,导致包括郢爰在内的大量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这件郢爰就是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