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双龙纹玉佩
流失海外的民族记忆与艺术瑰宝
文物信息
文物朝代
战国
文物材质
玉器
所在国家
英国
所在机构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流失原因
文物盗卖
潜在等级
二级
X
tom
认证专家
|
最后编辑于 2025年6月15日
152xxxx1792
流失过程
晚清至民国年间,国内战乱频繁,盗墓之风盛行,许多战国时期的墓葬和遗址遭到破坏,文物流入民间市场。这件战国双龙纹玉佩可能在此时被盗掘出土,随后被外国文物贩子或其代理人发现并收购,通过海上走私等非法文物贸易途径运往英国,最终被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文物描述
整体造型:玉佩呈长条形,以镂雕工艺雕琢出两条相互缠绕的龙,龙身蜿蜒曲折,造型灵动,充满动感,展现出战国时期玉器造型的独特艺术风格。玉佩中间有一个穿孔,便于佩戴。
材质与色泽:采用玉石为材质,玉质细腻温润,整体呈现出灰白的色泽,局部因受沁等原因,带有一些深浅不一的纹理,增添了古朴之感。虽历经岁月,玉质仍保留着一定的光泽。
细节:龙身表面雕刻有精细的卷云纹等纹饰,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刀法娴熟,将龙的鳞片、爪部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龙首造型夸张,耳朵、眼睛等部位雕琢细致,彰显出龙的威严与神秘;玉佩边缘打磨光滑,工艺精湛,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高峰阶段,玉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镂雕、浮雕等技法广泛应用。龙纹是战国玉器中常见且重要的装饰题材,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权威的象征,战国时期人们将龙纹雕琢于玉器之上,既体现了对龙的崇拜,也展示了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同时,玉器在战国时期不仅是装饰品,还具有礼仪、祭祀等多重功能,是社会文化和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然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加上国内的动荡,导致大量珍贵的战国文物流失海外,这件战国双龙纹玉佩就是中国近代文物流失历史的见证。
加入我们,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流失海外文物资料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对文物保护感兴趣的人士加入, 共同记录、研究并推动流失文物的回归工作。